常识报刊亭
扫一扫关注常识微信号
微信号:changshibkt 微博:@常识报刊亭
当年川大学生意气风发,办了个刊物叫《常识》,决心以新闻为志业,实录校园人生、社会现实。发刊以来,采访过许多老师,最后也包括我。转眼之间,这批学生早已走向社会,《常识》也杳无音信。呜呼,《锦江》之后,更有《常识》;《常识》之后,岂无后继。 ————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冯川
常识报刊亭是一家创刊于2010年的川大校内独立媒体。由于他们的招新语写的太好,我竟然想不出更好的介绍性文字了。所以在文章的最后引用的就是他们于2018年秋招新的文章。作为川大人,为学校里存在这样一家优秀的独立刊物而骄傲。希望每个看罢此文的人都能关注一下啊。
“差不多两年前,我发现我的身边,有些事,没人去做;有些话,没人去说。我想,这些总要人来做,我便开始了。” 和所有大学一样,川大有官方媒介,如官方网站、校园论坛、学生会和团委所办报刊等,但如果校园内发生点什么事情,所有的媒介只有一个信息源,只有一种声音,显然不是理想的舆论环境。 《常识》之前,川大有一个自媒体“不高贱闻”,每两周发表一期,或诙谐或辛辣地报道校内近闻。“不高贱闻”在人人网引起围观,效果不错。主持人“贱贱”解释初衷时说:学校的报纸没人看,没有校园媒体真正关注学生。 而在今年6月,又一本叫做《景深》的杂志出现在川大校园,开宗明义地宣称要做“一本浸透新闻理想的青年杂志”。这些媒体有些共同点: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真诚、热烈,主张独立思考、理性。 与纯文学相比,《常识》会面临更多技术层面难题。选题、稿源、资金甚至是设计时的图文结合。《常识》坚持做原创,除第一期有两篇转载文章,到现在刊发的稿件都是原创。 他们启动之初甚至没想清楚是做报纸还是杂志,只好四六不靠地说“这是一份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的报刊”;他们排版一度依靠word文档,还有媒体称誉他们“能用word把图片搞出PS的效果”,让埂上插秧现在提起都止不住害臊;他们不熟悉杂志编排体例,都是土法炼钢,在泥泞中摸着石头探路,出到现在第五期,总算大致有了杂志的样子;他们不能给编辑劳务费,不能给作者稿费,每期为数不多的印刷费靠老师同学捐助和团队成员的稿费支撑。 即便如此,每学期一期的《常识》还是坚持下来了。他们甚至在学校连续出现案件的时候花七天时间制作了一期特刊。“当时事情出了,大家身在其中,有一种恐惧和焦灼。”当然,那样的时间站出来,是一件出风头的事情,也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好在学校事后没给《常识》什么压力。 埂上插秧曾在博客上写道:“我希望这个世界是好的,希望人性都是善良的,希望公平正义真的是比太阳还有光辉,希望人与人是生而平等的……这一切好的,善的,都是我所希望的。但如果它不是,我也宁愿去直面它,而不是拿表象欺骗自我。我会去追求与期待它的改变,即使力量微乎其微。” 这,或许是《常识》一直坚持的动力。
本刊所述,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 本刊之旨,实为普及我大学生之自由思考. 若觉可怪,实乃当今我大学之常识匮乏也. ————“常识”题刊辞
常识2018招新文章:愿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
图片来自:《宇宙奇迹》
1902年,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学校校园 ,一个未满20岁的青年人 正“逼近一种职业的门槛” 。他觉得自己即将从事的事情与自己意趣相违。青年决定写信给他手里正读的诗集的作者——莱内•马里亚•里尔克,将自己的试作寄给他,向这位诗人寻求理解。
从此两人开始不断通讯,直至1908年才渐渐稀疏。
期间里尔克嘱托这个青年人要忍耐身为诗人的孤单寂寞和心里的疑难。要追寻自己的内心,相信生活的合理。里尔克向青年人祝福:“愿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你呢?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是这个正“逼近职业的门槛”、想做与能做之事相隔之远如同横亘着一道天堑的青年人?
打开网络,每天都会发生新的令人叹息、哑口无言的公共事件,而公权力、媒体和舆论参与的方式和结果却争议大过共识。我们时常会担心:下一件“大事”会降临在自己生活中吗?自己就将是下一个受害者吗?因为这种焦虑与恐惧,而替此刻的受害者们感到不公、愤懑。
但是大多数时刻我们都是无能为力。天花板很低,自由很少,生存的压力很大,选择的面很窄。你是否是这样苦闷的青年人呢?好像这里看不到进步,甚至看不到将会变好的可能性?过去与现在的一切,仿佛无功徒劳。
今年是《常识》的第九年,发刊词“本刊之所述,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也由一代一代的常识人传递了九年。“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这正是《常识》在做的事情。我们不追求改变时局、不追求拯救人命,只在乎传递一点常识。
《常识》关注校内外即时热点,从学校共享单车拥堵、考证培训机构无证上岗,到在成都举办的异性恋艺术展;《常识》也坚持深度调查,从为自闭症女儿寻找出路的父亲,到汶川地震十年后的富新二小、萝卜寨和北川新城,为公共利益发声,做有温度的新闻。
而在变化的新闻事件之外,《常识》也与读者一起安静地阅读,读《送法下乡》,我们探讨现代法治在中国本土如何生长;读《尘埃落定》,我们探讨“虚”与“实”在阿来的笔下如何建构……
打起精神来!我们或许焦虑,或许无能为力,或许看不到进步……但,我们总不能因此就放弃迈步吧?或许,我们都困在一个大大的、黑黑的铁盒子里。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让它成为一部开往春天的地铁了吗?九年了,《常识》仍在保持初心和热情,希望你也一样,希望更多的人也能这样。
“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你想,如果春天要到来,大地使它一点点地完成,我们所做的最少量的工作,不会使神的生成比起大地之于春天更为艰难。”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有
校内新闻采写(热点突发、调查、组织与人物)
校外新闻采写(热点突发、调查、组织与人物)
例: 对话丨中铝兰州污染举报人:永远不要指望一个处罚就能整改好
读书会
时事评论与文艺评论
我们期待这样的你加入
心怀热忱,对社会和新闻有一些理想和好奇心
对文字和热点敏感,能够迅速捕捉事件背后的价值
执行力强,能够高效地将选题付诸实践
热爱阅读与思考,不盲从,不人云亦云
懂审美,最好熟练使用InDesign等排版软件及其它新媒体技术
如何加入我们
1.网盘链接下载《常识》招新报名表及电子版过刊。
2.将报名表发送至 changshibkt@126.com,将邮件以年级-学院-姓名的格式命名,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10月7日,欢迎在邮件中附上个人作品。
我们会在收齐全部报名表后的第一时间给您回复,在您合适的时间,安排面试。
其实就是几个老成员和您一起聊聊天。
注:你可以在这里下载到常识过刊。